颈椎病
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项目 > 颈椎病

颈椎病

发布于:2014-07-20 16:08:25

【概述】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化,继发上、下椎体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四型。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表现为颈肩疼痛,并放射至臂部或手指,颈部活动受限,重者可指麻无力及耳鸣头晕等症。系针灸主要治疗对象。本病以中年男性多见。现代西医学采用非激素类消炎止痛药物、理疗乃至手术等,有一定效果,但尚无特效疗法。
    现代以针灸治疗颈椎病,50、60年代文章颇少。至70年代末,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本病才开始受到国内外针灸界的重视。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我国的中医和其他医学刊物上已报道用针灸治疗数千病例。多种穴位刺激法,如电针、温针、隔药饼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针、铍针等等都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国外,如罗马尼亚、日本、美国、荷兰、爱尔兰等国也开展此项工作。国外针灸工作者多用毫针或电针治疗,日本学者还采用过隔姜灸。取穴以颈肩部穴为主,但也用远道穴和阿是穴。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针灸对本病有效率在96%左右。为了验证疗效,有人以肌电图观察温针对颈椎病的作用,发现随着阳性体征的消失,肌电图静息时的纤颤波、正相波消失,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复正常,运动电位电压亦趋向正常,证明效果是确切的。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
    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1组,可轮流选用。其中第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5~6,如颈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1穴,余穴选1~2穴。配穴据不同症型,取2~4穴。
    夹脊穴操作:取28~30号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促使针感传导。疼痛重者紧提慢插,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哑1、2、4穴,均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转,哑3进针法同夹脊穴。要求取穴准确,得气后轻提插3~5分钟或捣针2~3分钟,要求哑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四肢触电感。针感宜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如针感不满意,可调整方向,如仍无上述针感,则不必强求。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至1.5寸深。进针时针尖略朝上,得气后针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转,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针),运针半分钟。退针至皮下,复将针尖指向患侧,提插捻转1分钟,使酸麻达到肩臂,不留针。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5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颈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均用平补平泻之法。配穴,进针得气后亦用平补平泻法,其中,胛缝穴进针3~5分,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朝胸前,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针感应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针者外,均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但颈部X片显示退行性病变未见明显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劳累后颈部稍有不适,余同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可做轻工作,余同上;无效: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
    共治1991例。其中1741例,按上述标准评定,临床痊愈778例(44.7%),显效566例(29.6%),有效401例(23.1%),无效46例(2.6%),总有效率为97.4%。
    另250例,颈肩部疼痛改善率为94.6%,指麻及颈肩关节活动障碍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6.2%。从总的治疗情况看,以神经根型针刺效果最好,而以脊髓型最差。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夹脊颈2~7。
    配穴:养老、天柱、大椎、肾俞、大肠俞、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秩边。
    (二)治法
    主穴,根据增生部位,选择相应夹脊穴。配穴,每次取4~5穴。主穴以2寸毫针作45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运针至针感出现传导,配穴进针得气。平补平泻1分钟,然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连续波,频率120~250次/分,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一般在1~1.5毫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68例,部分配合中、西药物,总有效率为93.3~99.4%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风门。
   配穴:天宗、肩井、肩贞。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为刺络拔罐法,第二组为竹罐法。每次一组,可交替选用。如仅用主穴疗效不显,改用或加用1~2个配穴。
    刺络拔罐法操作:可先以铍针刺,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针后有少量血液流出(一般不超过5毫升),亦可以皮肤针局部叩刺至皮肤微出血。针后加火罐,留罐15分钟,去罐后作局部按摩及头部作旋转运动,3~5天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拔罐法:将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的药水锅内煮2~3分钟,取出并甩尽药水,然后迅速置于穴位上使吸住皮肤,7~10分钟后取下,以出现瘀斑或充血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0例,结果临床痊愈54例,显效及有效215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86。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新设、阿是穴、大椎、天宗。
    配穴:神经根型加天鼎,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新设穴位置:风池穴直下方,后发际下1.5寸。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药液:混合注射液(丹参注射液2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10毫升);野木瓜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主穴每次选1穴,据症选1配穴。阿是穴多在颈椎周围,须仔细探找,如能发现条索状或结节性痛点更佳。在注入药液之前,应略作提插,使得气感明显,天鼎穴应使针感到达病臂及手指为佳,然后缓缓注入,每穴任选上述药液一种,注入1毫升(阿是穴可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89例,临床痊愈184例(,显效247例,有效4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3%。如把颈椎病分为3期,第1期为颈椎失稳期,第2期为骨赘刺激期,第3期为骨赘压迫期,以第1、2期穴位注射效果最好。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反应点。多出现在颈、背部,为党参花样的皮损改变。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豆粒或花生米粒大,边缘整齐,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且反光弱。以大椎及颈椎增生部位更为多见。
    (二)治法
    每次选3~4个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2%普鲁卡因局麻,以细三棱针先破表皮,再挑断浅表皮肤纤维丝。挑纤维丝时,针尖宜贴皮平刺,先平行向前滑动,再轻轻把针向上抬起,将纤维丝挑断,挑净。下一次挑时,将上一次挑过露在表皮外的纤维丝头剪去。每隔5天挑治1次,5次为一个疗程。注意每次选挑治点时,其中一定要有一个点在颈椎上。
    (三)疗效评价
     共治560例,结果临床痊愈504例,显效3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
    拔罐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颈部夹脊穴。
    配穴:风池、天宗、肩井、肩Yi、合谷、外关、中渚。
    (二)治法
    先取主穴,针刺得气后,用架火法或抽吸法拔罐,一般每次取1~2对夹脊穴。另选2~3对配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红紫为度。留针15分钟。次日,可交叉取2对夹脊穴,分别注入维生素B12250微克/1毫升(每穴0.5毫升)和当归寄生注射液2毫升(每穴1毫升)。上法每日一次,交替进行,两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月。
    (三)疗效评价
    用上述方法治疗312例,结果临床痊愈62例,显效235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随访60例,随访期为6月~4年,仅1例复发。



手 机:13506666608 13506666609
温州店:小高桥金茂商厦B-106(乘凉桥55号)0577--88248675
永强店:永强下垟街370弄14号(六村永兴中学旁) 0577-86939688
关注我们 关注健康
Copyright 2019 温州市鹿城区市中张法针灸诊所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801244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2018号

网站地图 | 技术支持:云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