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中以面神经炎所致者占绝大多数,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导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面神经麻痹所致。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患者多有面部受冷风侵袭或急性鼻咽部感染的病史,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患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若治疗不及时,恢复不完全,常可产生瘫痪肌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等面瘫后遗症。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有观点认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内不宜针灸,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一项大样本的以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为目的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在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者痊愈率为97.2%,在2~4周开始治疗者痊愈率为81.8%,病程在1个月以上才开始治疗者半年内的痊愈率仅为30.5%,3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而且早期针刺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以往有关针刺治疗该病的研究结论也与此相似。我们的临床实践也支持该结论,但是本病的针刺治疗应该分期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应有所不同,以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初始发病的急性期内,病邪表浅,面部取穴宜少,针刺手法宜轻,应重点取用颈项部和四肢穴位,恢复期面部取穴则可适当增加并使用透刺、电针等刺激方法。早期面部轻刺加TDP频谱仪照射,可祛风散邪,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迅速消除水肿,降低神经损害,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加速痊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如果病情较重,病位较深,可适当配合中西药物治疗。